葛根
别名:葛条、甘葛、葛藤;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收录于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经疏》、《本草汇言》等中医名著中。
【药性】
凉、味甘、微辛;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效】
解肌退热、生津止渴、升阳止泻、通经活络、解酒毒。
【名典摘录】
《神农本草经》味甘,平。主消渴,身大热,呕吐,诸痹,起阴气,解诸毒。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味甘,平,无毒。主治消渴,身大热,呕吐,诸痹,起阴气,解诸毒。治伤寒中风头痛,解肌发表出汗,开腠理,治金疮,止痛,胁风痛。生根汁,大寒,治消渴,伤寒壮热。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李中梓,味甘,性平无毒,入胃、大肠二经。发伤寒之表邪,止胃虚之消渴,解中酒之奇毒,治往来之温疟。葛根疗热解表,故入手足阳明。
【药用价值】
外感发热头痛,项背强痛,热病口渴,消渴、麻疹不透、热泻热痢,脾虚泄泻、中风偏瘫,胸痹心痛,眩晕头痛、酒毒伤中。
中成药:葛根汤颗粒、感冒清热颗粒;方剂、药膳:葛根解酒饮、葛根散、葛根半夏汤、葱白葛根汤、葛根桂枝人参汤、葛根化毒汤
【注意事项】
虚寒者忌用,胃寒呕吐者慎用。